自2009年,物联网产业化概念提出以来,车联网和农业物联网就成为独立的发展体系,而不似其它行业,仅是冠以“智慧”或“智能”之名,当然之前也出现过“水联网”、“菜联网”等稀奇名词。而农业物联网自成一体的原因,除了其体量足够大(与工业和服务业并列)之外,可能还有一个原因是其原本的信息化程度过低。让从事农业信息化的企业看到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不过,要让农业从信息化盲区直奔智能化,是一片坦途还是困难重重?或许从北京奥科美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奥科美)的发展历程中可见一斑。
问:奥科美成立的背景是什么?
俞东升(奥科美市场总监): 奥科美2009年成立,在2014年以前其实就是做物联网的,做智慧农业。是以项目、以技术开发为主的一个团队。创始人曾是IT168他是创始人之一。现在已经60多岁了。
后来因为做的一些项目得到了一些省市政府的关注和支持,也得到了农业部的支持。之后公司就承担了农业部的“信息进村入户工程”中的一部分工程。也可以说是运营商。这个工程的首批试点是北京、河北和福建。去年是3个,今年扩大到10个。
目前我们服务的农场有三千多家了,而且每周以200—300家的这样的速度在增长,其中应用得比较好(管理体系和数据都比较完备)的有2000多家。北京有400多家,陕西有400多家,目前开拓的重点领域是在福建、陕西、上海的周边、北京的周边,以及河北、内蒙等区域,目前我们在这几个地区有分公司。现在我们服务的农场主要都集中在蔬菜、水果这些领域。
问::奥科美主要为这些农场提供什么样的服务?
俞东升:我们主要以平台化的方式为农场提供服务,该平台包含义田帮手、义田买手。
其中义田帮手,主要是给农场用的。为农场提供规划土地资源和在线管理人员及设备的工具。目的是希望实现网上农场,比如真实展现农作物的生产过程。在作物生长过程管理方面,我们已经形成了近100种管理模型。涵盖了气象、土壤、空气、温湿度,以及病虫害防治和水肥等各个方面。同时,还有对作物品质和产量预测的模型。
义田买手,同时也叫做“义田优品”,可以看作是一个对接农场与销售渠道的平台。该平台会直接抓取农场的产品信息,包括品种、产量、产地、质量等,然后展示在平台上,渠道方就可以在线对接农场。就相当于一个农产品的百度吧。
与此同时,我们还解决从农场到市场这个中间的物流周转服务。当然不是我们自己做物流,我们主要是整合物流商,冷链运输商等,从而达成一个无缝对接。
最终,我们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打造一个从产地到销地的闭环,同时减少农产品的流通环节。并且,我们会在农产品上打上二维码,就是追溯体系。费者只要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就可以看到整个农产品生长过程种的相关信息,一定层面上解决了大家对食品安全的诉求。
问:我们都知道,其实农业的信息化程度是比较低的,并且大部分农业工作从事者没有这方面的意识。所以一下子跳到智能化这样一个层面,一定需要解决很多问题。奥科美在服务这3000多家农场的时候,是如何解决这方面的相关问题的?
俞东升:这确实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所以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找了很多所谓的“接地气”的方法。比如我们一线的人员方面,会发展一个非常本地化的负责人,我们叫合伙人或者经纪人,就是完全乡村、乡镇一级的,不是像一般的科技公司那样,出来都是白领什么的。
再比如,我们的平台上的农业专家,不仅仅是教授、专业的研究人员,或者政府的相关农业技术人员,而是有很多“土专家”,就是他本身就是农民,但是他在葡萄种植,或者草莓种植方面是能手,你们对他们进行一定的培训认证后,他就可以到处去给其它的农场做指导。
除此之外,在渠道对接方面,我们还会定期举办各种主题的线下采购对接活动,让农场和各级采购商直接面对面。这些都不是说看起来特别高大上的事情。但是非常有意思。
问:其实有点往互联网回撤的感觉了。你们目前的收益如何?
俞东升:就目前来说,我们的收益还是不错的,当然现在我们的收益主要来自于政府。但是还有一些来自于农场的增值服务,比如追溯系统里面的二维码标签,我们是收费的。另外还有农场的一些个性化需求、个性化服务等,比如有的农场需要街景,我们给它拍360度的街景图;有的农场要一个自己的客户端等。
俞东升在交流中明确提到2014年以前,奥科美的定位是一家农业物联网,或者说智慧农业公司。但是2015年,奥科美的定位,可以说更加偏向互联网,或者O2O。而且,据我们了解,有着同样发展路径的农业物联网企业,并非奥科美一家。所以,这或许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农业的信息化,无法三步并做一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