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一头供港澳的活牛都能通过扫描信息,清楚地看到牛从牧场到销售的全程质量监控。未来,我们希望能将信息追溯到消费者的餐桌上。”澳丰牧业董事长闫宝山这样跟笔者介绍着公司产品全程质量可追溯。而笔者刚见到闫宝山时,他正在为11月公司计划向香港出运的5车科尔沁活牛,做着相关准备工作。
食品安全是近年来的热点话题。自2000年1月1日起实施《供港澳活牛检验检疫管理办法》以来,内蒙古科尔沁草原肉牛供港数量已约10万头。
一
公开材料显示,科尔沁肉牛产自位于科尔沁草原腹地的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肥牛肉已于2008年获得中国地理标志产品认证。
“通辽肥牛是改良品种,肉质为中档,适合大众消费,也可适应多种食用方式,所以很受欢迎。”位于通辽的五丰对外经济贸易公司也是港澳供活牛大户,总经理王富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该公司所生产的育肥牛85%以上都用于供港,最高年份达到了万头左右。此外,在供港行情走俏的影响下,还积极促进了对中东、东南亚及朝鲜等国家和地区的活牛出口。
闫宝山告诉笔者,供港澳活牛采取配额制。企业会根据香港和澳门的需求按月配额来制定发运计划,根据需求数量和时间来安排发运时间。自2005年至今,闫宝山的公司每个月都在发货,这些年来,已累计发货近4万余头活牛。
之前,闫宝山所提到的全程质量可追溯是当地正在建设的农畜产品标准化项目,这项工作自2015年起实施。目前,内蒙古通辽市供港活牛企业已经纳入大型肉牛养殖加工网络可追溯系统,初步实现全程生产可追溯。通过输入产品的基本信息,如追溯码、生产批号等就可以查询到产品的养殖作业环节、原料运输环节、基地加工环节、成品运输环节的所有信息。
“现在我们企业所有的牛都已打了耳标,实现全程质量可追溯。在内地的消费者通过产品包装上的二维码就能进行查询。香港的屠宰、加工流程与大陆不太一样,目前还没法追溯到百姓餐桌,只能追溯到屠宰前。”闫宝山介绍说。
二
供港澳活牛的要求非常严格,连体重都有着严苛的要求。“在香港,体重低于550公斤、高于650公斤的牛不会要。作为供港澳活牛检疫监管部门,为确保质量安全,满足对方相关要求,我们采取了多项有效措施开展供港澳活牛质量安全示范企业创建工作,十余年来未发生质量安全事故。”内蒙古通辽检验检疫局监管人员向笔者介绍。
近年来,通辽局一方面强化供港澳活牛备案场管理,帮助企业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指导企业严格按照《供港澳活牛检验检疫管理办法》及香港食物内除害剂《残余规例》相关要求进行日常管理,加强活牛育肥场安全风险排查,避免无关人员进出,从严落实免疫防疫消毒、用药、饲料等制度,并将各项制度与记录汇编成册,进一步健全了质量管理体系。
另一方面,通辽局积极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帮扶企业提高自检自控水平。从饲养制度、兽医制度、免疫制度、押运员职责、牛耳号标示管理等方面,对活牛育肥场相关责任人开展培训,强化各岗位责任人职责意识。并定期对企业实验室人员提供检测技术指导。
此外,通辽局持续加强供港澳活牛安全风险监控,为示范企业创建提供帮助。该局已建立药物残留和有毒有害物质监控体系,在对企业进行日常监管的同时,持续做好供港澳活牛有毒有害物质残留监测工作,并对重点监控物质实行高频率监测,有效控制育肥牛场疫情疫病的发生与传播。
三
“我们有一个大的数据库,对试点牛圈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并安装有摄像头。很多信息都是现场录入的。”通辽市科左中旗质监局局长金万春告诉笔者,打过什么疫苗、吃什么草料,草料产地环境如何、牛的屠宰时间等都会作为信息化管理的必填项,修改权限和监管职能都在政府部门。
笔者在采访中发现,在澳丰牧业,从农户家采购的架子牛需要经过7天至10天的隔离,确认达到标准、没有疫病之后才能进入育肥牛圈。每一头牛从进入牛圈就开始有全方位的数据登记。进牛口和出牛口是两条通道,每个门都装有电子秤、自动识别电子耳标装置。牛在进育肥牛圈时,会统一把自身重量、收购价格、防疫记录等录入数据库;进栏后,每天的饲料配比、采食量、增重情况都会按时录入。
“我们的追溯细化到每一块肉。扫描二维码就知道是哪个部位,哪头牛。”李良辰是通辽市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所长,他告诉笔者,“通辽市是我国首个对肉牛信息进行信息化管理的地区。我们不是单纯为了追溯而追溯,而是为了使标准化的产品实现信息化的管理,在信息化管理后具有可追溯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