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发布了一款由中文语音系统控制的智能硬件产品,类似于亚马逊的智能音箱Echo和京东的叮咚。这款被命名为天猫精灵的阿里智能音箱,高126mm,直径82mm,拥有6个收音麦克风,公测版定价499元,目前主打语音购物功能。这也是阿里巴巴推出的首款消费级硬件产品,一向以电商生态为主要业务的阿里此举有何深意?这一切,恐怕还要从亚马逊echo说起。
一、Echo的成功为亚马逊带来更多可能性,创造更大想象空间
亚马逊于2015年推出一款智能音箱Amazon echo,据说他们官方也没有料到这款产品的火爆。截至今年上半年,echo在美国又狂销600万台,逐渐进入了美国的千家万户,占领了美国家庭的客厅。随后,谷歌不甘落后也推出了其智能音箱Google home,然而去年在美国的市场占比只达到10%。前不久的全球开发者大会上,终于按捺不住的苹果推出了一款名为HomePod的智能音箱,正式宣布入局了这场智能音箱混战。
Echo的成功显而易见,销量甚至是其次,更重要的是echo带来的更多可能性与更大的想象空间。特别是在购物的场景上,Echo接入亚马逊的购物平台,用户们可以直接通过echo进行语音购物,“Alex,帮我买XXX”成为用户购物的最新体验:动动口,便能直接等待送货上门。除此之外,亚马逊开放了第三方开放平台后,接入了上万种的服务,这也为智能语音市场创造了无限的可能——彻底解放双手,靠语音实现你想做的一切。
Echo带来的,除了可能性与想象空间,更让各大巨头看重的是强大的市场机会,智能语音设备占领成千上万的美国家庭,正在成为每一个家庭的消费新入口,大势所趋下,相信这也是苹果在亚马逊和谷歌已经瓜分美国市场的情况下,以高音质为卖点强势宣发HomePod跻身智能语音市场的原因——下个即将爆发的风口,不论如何也不能错过。
二、国内市场或将爆发,京东早已布局成熟,阿里力求一战
相比亚马逊和谷歌在超级碗上热火朝天“对打”广告的强势竞争,国内的智能音箱市场似乎还是暗流涌动的状态:没有超大规模的市场营销活动,但腾讯、百度等巨头纷纷抛出概念,大大小小的几十家商家陆续宣发了自己的智能音箱,概念炒得火热,行业也初露爆发端倪。
但是在国内,最早嗅到这一商机的是阿里的老对手——京东。
京东在2015年就与科大讯飞合作,并于同年8月推出了叮咚智能音箱,直接接入京东的购物平台和其旗下的京东微联,用于语音购物和智能家居的控制。京东资源加科大讯飞的技术,让叮咚系列产品成为了当下中国智能音箱中最成熟的一支。据官方称,叮咚智能音箱去年的总销量达到了一百万台,虽然远不及亚马逊在美国的销量,但是很明显:叮咚在国内的成长,已经让阿里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威胁。京东在3C数码领域的统治力配合叮咚不断占据用户客厅,对于阿里来说,这是一场不能不打的战役。
而京东不断在叮咚身上加大筹码,显然也印证了这一背景:2016年,在京东的年度财报中,叮咚智能音箱赫然在列,这是京东第一次将一个智能硬件产品写进财报。在今年的618年中大促中,官方也针对其购物功能进行了全面升级,鼓励用户通过语音交互的方式尝试购物。与此同时,京东智能赞助播出的一些热门综艺,如也开始频频带叮咚露脸。
在今年的CES Asia上,京东发布了叮咚的第二代产品和全新的智能生态平台Alpha。在官方的宣传中,京东强调“京东Alpha赋能多终端,让语音购物充满想象”,这其中最重要的所指便是叮咚智能音箱。经过两年的优化,叮咚的第二代产品叮咚TOP和叮咚2代已经具备了成熟的产品体验和生态布局,而叮咚TOP的低售价策略,显然也是为了赶在竞争对手之前,提前占据用户的客厅。据悉,叮咚TOP于7月4日首发的6小时内,首批出货量就达到5000台,全国包括广东、四川、重庆、新疆等26个省市直辖市自治区断货。
其实,早在2015年,阿里智能就分别与飞利浦与漫步者两家硬件商合作推出了智能音箱产品“小飞”和“MA1/3/5”,当时智能音箱概念还不成熟,这两款音箱也不能实现远场唤醒,主打阿里大数据,学习用户听音乐的习惯。但是两个动作的背景是,2015年4月,阿里成立了智能生活事业部,以阿里智能云为依托,为智能家居产品提供软件和服务,直接对标京东布局智能家居。然而,由于产品概念的偏差,这一次市场试水效果不佳。
如果仔细琢磨琢磨阿里今年以来的几个小动向,联系起来似乎也能发现,阿里发布智能音箱也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今年二月,阿里早年推出的YunOS运营被并入了阿里云旗下,将被广泛用于物联网领域。(BAT曾纷纷推出了第三方的ROM操作系统:腾讯的TencentOS、阿里的yunOS和百度的百度云OS。目前为止,腾讯和百度已经宣布停服)。
今年三月,成立才半年的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已经达到了上百人的规模,由之前负责过飞利浦和漫步者合作项目的阿里智能生活事业部前总经理执掌。虽然那两个合作都算不上成功,但已经非常清晰地指明了实验室重点发展的项目。
随着苹果发布HomePod,并预计在明年进入中国市场,国内的智能音箱也开始逐渐强势地发声,阿里的产品也就此浮出水面。此举引起了业内的关注,据称,阿里此举将彻底狙击迟迟没有进入中国市场的亚马逊echo、且制衡京东在该领域的布局。
三、最晚入局,阿里的胜算还有几成?
阿里的综合实力毋庸置疑,依托阿里云强大的数据库和计算能力,现在着手智能音箱,为时尚不算晚。但是面对国内复杂的竞争环境阿里仍有几个棘手的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便是自然语音交互的问题。
上个月,为了给智能音箱发布做预热,阿里人工智能实验室发表了一篇自然语言处理(NLP)的相关论文《一种新的语义编码模型及其在智能问答及分类中的应用》入选了由ACM主办的KDD 2017(ACM SIGKDD Conference on Knowledge Discovery and Data Mining,简称 KDD )。在这篇论文中,阿里称在文本分类和智能问答上,这套「即刻唤醒,即刻识别」神经网络模型的智能问答准确率相比微软的 wikiqa 数据集和 IBM 的 insuranceqa 数据集提升了 2-4%。但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目前来说,世界范围内拥有领先的中文语音识别及交互能力的科大讯飞已经选择了和京东合作,而在语音识别行业里在这样的背景下,阿里选择自主研发语音交互技术恐怕也是无奈之举。虽说论文已经发表,算是技术上的理论背书,然而在没有体验过真正的产品之前,谁也不敢为其技术打保票。
这里有一个小背景,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首席科学家王刚的领英页面显示,此前他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任教职,带领20余人的团队主攻计算机视觉中的图像识别。
当然,阿里的优势也是明显的,阿里云强大的数据和计算能力可能会使产品的智能程度非常高、良好的企业背书能够带来大量的商业合作、淘宝+天猫的平台能够给予其产品有力的推广。
另一方面,作为智能音箱的核心功能,在智能家居的生态上京东完成了庞大的布局,加上京东一直以来的3C数码、家电领域的统治性地位,阿里想要在这个部分分一杯羹,还需要整合更多的商业资源。面对占据天时地利的京东,用一句话描述就是:留给阿里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国外的智能音箱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阶段,国内的智能音箱竞争恐怕才刚刚开始,阿里此举或许有效地阻击了部分国外产品对中国市场的念想,但也加紧了国内市场的战局。终究哪家的产品能够在智能音箱的逐鹿时代胜出,要靠市场去检验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