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阿里巴巴的野心—IOT(物联网)3.0
作者:Kai - Medialand
时间:2017-10-11 11:16:18
当马云说“通常是没有数据的公司才会谈论AI”,我想他的意思应该是,有数据的、做出AI的,都在想着怎么实践IoT 3.0,如何建构一个城市甚至是国家级的IoT 3.0物联网。

  马云在阿里巴巴2017年度投资者日说:“我们在公司从不讨论AI,我讨厌人们讨论AI。”他认为,“通常是没有数据的公司才会谈论AI。”在他眼中,未来最重要的事情,是IoT(物联网)。

  有些不爱马云的朋友就说: 胡扯什么,没有数据怎么谈物联网。但,笔者的理解有些不一样,以下是笔者对这个题目的一些浅见,提供参考。

  有人问,IoT(物联网)这个曾在2014年登上Gartner’s Hype Cycle顶峰的名词,又要开始流行了吗? 嗯…. 其实跟AI一样,IoT(物联网)是一个非常广泛的名词,包含了很多技术与应用。甚至在许多相关的研究与讨论中,已经就物联网的技术与应用,已经论述到IoT3.0了。就笔者的看法,以阿里巴巴的软硬件实力,应该是少数有能力与政府共同开发与实现IoT 3.0的企业。

  谈IoT3.0之前,我们先复习一下什么是IoT(物联网),简单的来说就是“物品与物品可以相互沟通”。而这个概念在上个世纪末,就有相关的论述提出,如:MIT Auto ID Center创办人Kevin Ashton于1999提出Internet of Things这个名词。

  IoT,最早的实现在上个世纪末开始,当时采用RFID技术为货品贴标,加上以无线电波读取,这就目前普遍认为的IoT 1.0。RFID具有耐脏污、可穿透读取、又可乘载大量信息、甚至可以重复使用,因此大量在物流业中使用。举个例子来说,一块奶酪从纽西兰的农场包装完毕后,贴上RFID卷标,该卷标上可以记载: 品名、农场名、农夫名、农场地址、生产日期、食用期限、生产牛只名(编号)、生产牛只用药纪录、收件人、运送公司、等等。然后在这块奶酪的运送过程中,不管是经过仓库、海关、货车,该RFID标签都可以被读写(结果就是可被追踪),让出货与收货人随时掌握这一块奶酪的实时动态。这就是现在所谓的IoT 1.0应用,利用sensor + tag +network=可视化的物流体系。

  IoT 2.0,例如智能家电、智能穿戴设备,以17年年初发表的Fitbit Alta HR为例,它搭载了Pure Pulse(心跳监测器)、Smart Track(运动侦测),由这两个传感器来记录心跳、运动、以及睡眠,甚至基于Fitbit透过大量设备收集的大数据分析结果,Fitbit Alta HR能够以软件的方式给你睡眠洞察(Sleep Insight)。简单的来说,手表是传感器、透过蓝牙与手机/PC/手持设备联机、透过软件显示信息、Fitbit云端上的主机随时收集用户信息以优化其服务(软件)。当然果粉们热爱的iWatch (大误,Apple Watch才是),才是智能穿戴市场中最大的玩家。IoT 2.0 最普遍的运用,大致上会有:内载sensor与无线通信的穿戴/家电设备+ 位于消费者端行动设备上的讯息显示或操控接口(如App)+品牌方服务平台(云端数据收集与运算)。

  IoT 3.0,当所有对象都要连起来,其实有一个问题要先问:通讯标准/协议?其实已经不少通讯或IT业者已经进入低功耗广域网LPWA,准备抢占这个物联网网络的运营大饼。先不讨论这个底层的技术标准/协议问题,先假设所有的物联网通讯已经建立了通讯标准/协议,那么很多更疯狂的想法实现就在咫尺之遥了。以智能(无人)交通网络为例,当每一个交通信号、每一台交通运输载具、甚至是马路本身也装载了相关的感知、讯息收发芯片,再疯狂一点人类身上也装了芯片。这些芯片有共通的通讯协议,因此所有的交通运输载具可以被视为一个位,由AI控制其行进速度、路线、停靠位置、甚至是维修时机。IoT 3.0将会是一个大规模物联网的应用,其牵涉的科技很可能包括大部分Gartner’s Hype Cycle上的词汇,肯定也会包含AI。

  所以,当马云说“通常是没有数据的公司才会谈论AI。”,我想他的意思应该是,有数据的、做出AI的,都在想着怎么实践IoT 3.0,如何建构一个城市甚至是国家级的IoT 3.0物联网。所以马云认为重点不在AI,各个不同domain的AI只是“应用工具”。不过,讲起来马云那段话的意思是什么,其实也不用太细究,也许该认真思考的是,IoT 3.0看起来就是数字经济的充分实现,那么不管是个人的人才价值以及企业的社会价值,是否会跟现在依样还是应该开始准备勇敢改变?

  以下物联网架构图表,参考庄裕泽教授教材加上笔者个人意见,欢迎不同看法讨论。

上一篇:马云也惊叹,口碑的未来智能餐厅,到底是创新还是噱头? 下一篇:双十一30天倒计时,马云如何玩出新零售元年的“新”花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