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蜂窝物联领域,Cat.1技术及产业正呈现一种奇妙的发展态势。
一方面是白热化竞争下,Cat.1芯片与模组陷入深度内卷,成本压缩几近极限,产品利润微薄,主芯片迭代速度也逐渐放缓;
另一方面是Cat.1仍将长期稳坐蜂窝物联通信技术出货量头把交椅。根据物联传媒、智能通信定位圈、AIoT星图研究院近期发布的《2025广域物联——中国蜂窝&卫星物联产业研究白皮书》,2024年全球Cat.1模组出货总量达到2亿片以上,占蜂窝物联模组总出货量的47%,且未来出货总量仍将不断增长。
在挑战与机遇交织时,Cat.1产品线要怎么规划?Cat.1能否借着端侧AI的东风获取新的增长动能?在本周由芯翼信息科技和物联传媒举办的“2025 Cat.1行业研讨暨新品推介会”上,我们找到了一些答案。
全新RISC-V Cat.1通信模组来了!
基于目前一系列的行业背景,Cat.1主芯片迭代与模组新品研发都偏向于往行业定制化方向纵深演进,例如低功耗配置适用于定位器等长待机终端;低电压输入配置适用于针对Cat.1智能表计;单北斗通导一体配置适用于电动两轮车。
相比追求全场景性能跃升,与垂直领域需求的深度耦合成为差异化竞争的关键点。
本次会上,比邻智联正式宣布基于芯翼信息科技XY4100LD芯片平台,成功研发并推出全新RISC-V Cat.1通信模组ML307Y。
ML307Y主打数传,优先面向智能表计、金融支付、共享出行、定位追踪等特定行业需求,具有高性价比、超低功耗、兼容性强、功能丰富等优势。
超低功耗:PSM深睡时电流低至4uA。
高兼容性:17.7×15.8×2.2mm LCC+LGA主流小型封装形式,兼容比邻智联全系ML307模组。
极致成本:采用QFN封装,配置2MB Flash和4MB PSRAM,成本更低。
接口资源丰富,支持行业定制:集成CAN总线,内置Audio TTS,支持QSPI Flash扩展,具备丰富IO资源。另外搭载的RISC-V处理器,最高主频400MHz,高算力,支持OpenCPU产品开发,能灵活满足AI等其他特定场景需求。
芯翼信息科技XY4100LD芯片则为ML307Y模组提供了坚实内核支撑。
与前代XY4100LC芯片相比,XY4100LD从多个维度实现了降本增效,包括将供电范围从3.1-4.5V扩展到2.2-4.5V,简化低压模组Boost升压方案和电流损耗;封装形式从BGA优化到QFN,降低了封装成本和简化PCB设计;搭载CAN,适用两轮车、BMS等应用;Flash规格从4MB降低到2MB……从全方位达成“省钱+省力”的应用效果。
截至目前,ML307Y模组已进入规模量产阶段,将率先在IPC、智能支付、两轮车智能中控、充电桩通信模块等场景快速渗透。
Cat.1+AI玩偶:引领2025端侧AI浪潮
2025年AI玩具市场快速升温,吸引了大中小企业广泛入局。根据研究机构预测,到2030年全球AI玩偶市场规模将超过300亿美元,将容纳高中低端不同价位、功能及品质的产品各自寻找生存空间,实现错位竞争与共同发展。
深圳市启明云端科技有限公司在分享中表示,围绕AI玩具、智能家电、AI宠物用品等消费电子展开的端侧AI(或称IoT AI)已然成为了行业的兴奋剂,但此类硬件设计需要综合考量云端算力+模型、IoT通讯、语音+小算法+GUI三大类技术,想要做好并非易事。在整个体系中,连接是基础技术,启明云端旗下AI硬件方案既有采用WiFi协议,也有使用Cat.1协议,具体依据客户需求选定。
深圳市如何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谈到传统玩具市场同质化、互动性低且功能单一,公司已推出了基于ML307Y模组的智能玩具应用实践,将IoT模组与轻量化AI系统融合,让玩具具备语音对话、图像识别和远程交互能力,该类产品形态有望获得可观的市场规模。
Cat.1+AI IPC:全球市场增速显著
从通信方式来看,在有线网络很难部署、Wi-Fi网络难以全面覆盖的地方,通过蜂窝技术实现IPC联网成为一大选择,且由于成本和功耗等优势,近年来Cat.1模组在全球IPC市场出货量快速攀升,成为一类关键市场。
深圳前海翼联科技有限公司表示,随着Cat.1+IPC市场的不断扩大,市场竞争将日益激烈。尤其IPC行业普遍执行“硬件(模组)+软件(云平台)+服务(流量运营)一体化”的业务逻辑,降低硬件成本实为刚需,促成了IPC对低功耗、低成本Cat.1技术的进一步采用。另外,为了实现产品差异化,IPC企业也将集成AI算法实现更智能的监控功能,例如基于AI实现对异常行为的自动识别与预警、通过自动化巡检提升监控效率等。
Cat.1+两轮车:5000万出货量需求等待释放
2024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修订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俗称新国标),为电动自行车增加了实时通信、北斗定位两项强制功能要求,促成了电动车企业对两轮车智能化的需求或关注。
深圳市思科尔特科技有限公司认为,目前大部分电动车品牌的智能化程度都不高,在新国标政策将强制执行时,思科尔特致力帮助客户在符合GB 17761国标的基础上,尽量少增加设备与整车成本,实现普惠型智能化。在这一点上,在通信技术选型方面,Cat.1模组能够因为性价比高,稳定性、可靠性皆有保障而被广泛选择。
Cat.1+定位器:刚需应用焕发增长活力
星迈电子从车载、宠物、人员定位场景出发,分享了不同定位应用的痛点、技术选型与应用规模。考虑到低功耗是定位器设备保持长期工作的关键,Cat.1正在成为定位器领域的主流技术方案,驱动行业应用规模持续增长。
小结
在物联网技术持续迭代时,Cat.1正加速摆脱“通用通信模组”的单一标签,深度走向垂直行业应用领域。
并且, 垂直行业对成本控制与性能平衡的严苛要求,倒逼Cat.1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从芯片架构优化到模组封装工艺改进,推动技术向高集成、高性价比方向发展。
从这个角度来说,芯翼信息科技与比邻智联是践行Cat.1场景化落地的典型代表。
芯翼信息科技将以XY4100系列为核心,研发不同型号的面向特定行业的Cat.1 bis芯片产品;
比邻智联也将在金融支付、定位追踪、IPC、共享经济等优势领域基础上,在AI玩具、家电、电动两轮车等Cat.1新兴领域持续拓展Cat.1应用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