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上海投入143万打造RFID智能警械室,这家公司中标
作者:来源网络(侵权删)
时间:2025-09-26 16:58:20
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凭借 “非接触式识别”“多标签批量读取”“数据实时交互” 等核心特性,在警械室资产管理中能有效解决传统人工管理模式下的效率低、易出错、追溯难等痛点
关键词: RFID

警械室资产管理是公安机关内部管理的核心环节之一,直接关系到警械装备的安全性、可用性及执法保障效率。由于警械装备具有高敏感性(如枪支、弹药)、强专业性(如特种警械)、动态流转性(频繁领用归还)等特点,其资产管理过程中面临多重难点。近年来各地开始探索用科技方式对警械室资产进行管理,比如上海就在尝试用RFID并启动了相应的项目招标。近日,上海智能警械室的中标结果公告发布,上海堃坊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143.6万的价格中标,部分标的信息如下:

图片


警械室资产管理难点有哪些


首先最明显的就是东西本身风险高,像枪、弹药这些,还有警棍、防暴盾牌之类的,都不是普通物品,要是丢了或者被乱用,后果特别严重。而且不同东西要求还不一样,比如有些得恒温存,有些要单独锁,分开管起来就挺麻烦。

然后就是资产总在动,平时出警、训练都得领,任务完了再还,有时候忙起来,比如遇到紧急情况,可能先拿着用了,回头补登记就容易漏,时间一长账上的数和实际剩的就对不上了,查起来特别费劲。

图片


还有登记和实物对不上的问题,不少地方还是靠手写登记,记的时候可能漏个数字,或者还的时候没及时划掉,时间久了就乱了。就算有系统,要是领完没马上录,或者盘点不及时,系统里的数也不准,想找个东西都得翻半天。

另外人的问题也挺关键,管警械的人要是换得勤,交接的时候没说清楚哪些东西放哪儿、有什么注意事项,新接手的人可能得好一阵才能理顺,中间很容易出岔子。还有些人安全意识没那么强,可能觉得“就放一会儿没事”,随便找个地方放,或者别人借的时候没问清楚用途就给了,这些都容易出问题。

最后就是存放的环境和设施,警械对存放条件要求不低,得防火、防盗,有的还得控制温湿度,这些设备要是坏了没及时修,东西可能就受潮或者出别的问题。有些老的警械室,设施本来就旧,想改造又受场地或者预算限制,安全隐患一直存在。

      还有制度执行的问题,虽然都有规定怎么领、怎么还、怎么盘点,但有时候忙起来,可能就“先办完事再说”,规定没严格执行,监督的时候也没查那么细,时间长了就容易松懈。


RFID在警械室资产管理的优势


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凭借 “非接触式识别”“多标签批量读取”“数据实时交互” 等核心特性,在警械室资产管理中能有效解决传统人工管理模式下的效率低、易出错、追溯难等痛点,其核心优势可从管理效率、安全性、智能化、成本控制四大维度展开:

一、大幅提升资产管理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警械室资产(如手铐、警棍、对讲机、防弹衣、枪械配件等)具有“数量多、规格杂、领用 / 归还频次高” 的特点,传统人工登记(纸质台账、Excel 录入)需逐件核对,效率极低且易出错。RFID 技术可实现 “自动化、批量化” 管理,效率提升显著:无需逐件扫描或人工点数,只需用 RFID 手持终端或固定式读写器在货架旁移动,即可一次性读取数十个甚至上百个贴有 RFID 标签的警械资产信息(包括资产名称、编号、规格、有效期等),盘点时间从传统的 “小时级” 压缩至 “分钟级”,尤其适合大型警械室的定期盘点需求。

另外,在警械室出入口或领用窗口设置RFID 通道式读写器,警员领取或归还警械时,无需停留登记,系统可自动识别通过通道的所有资产,实时更新 “领用人员、时间、资产清单” 等数据,避免人工登记的排队等待和录入错误。也无需专人长期值守登记,系统自动记录资产流转信息,降低人工统计、核对的工作量,减少因人工疏忽导致的 “漏登、错登、重复登记” 问题。

图片

二、强化资产安全性,实现全流程追溯

警械资产属于“特殊管控物品”,其流转过程的合规性、可追溯性直接关系到执法安全和公共安全。RFID 技术可构建 “从入库到报废” 的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体系:通过在警械室货架、储物柜安装 RFID 定位读写器,可实时获取高价值资产(如枪械、防弹装备)的具体位置(精确到货架层、储物柜编号),若资产被非法移动(未经过登记流程带出指定区域),系统会立即触发声光报警,避免资产丢失或滥用。系统自动记录每一件警械的 “入库时间、供应商、验收人→领用人员 / 部门、领用用途、归还时间→维修记录、校准时间→报废审批人、报废日期” 等全生命周期数据,形成不可篡改的电子台账。一旦发生资产异常(如逾期未归还、损坏),可快速追溯到具体责任人与流转环节,满足合规审计要求。

三、推动管理智能化,提升决策支持能力

RFID 技术可与警械室管理系统(如警务资产管理平台)无缝对接,将 “静态资产数据” 转化为 “动态管理信息”,为警务管理提供数据支撑:通过管理平台的仪表盘,可实时查看警械室资产的 “总数量、在用 / 闲置 / 维修状态、过期预警(如防护装备有效期、电池续航)、高频领用资产清单” 等信息,管理人员无需现场核查即可掌握资产全貌。系统可设置自定义预警规则,如 “某件警械逾期未归还(如对讲机领用超 72 小时)”“防护装备即将到期(如防弹衣有效期剩 30 天)”“某类资产库存低于安全阈值(如手铐库存不足 10 套)”,触发自动提醒(短信、系统弹窗),避免因 “遗忘、疏忽” 导致的合规风险或应急保障不足。

另外,通过分析RFID 系统积累的资产流转数据(如 “某部门每月领用警棍频次最高”“某类对讲机维修率过高”),可优化资产配置(如向高频领用部门倾斜补充资产)、调整采购计划(如更换低故障率的警械型号),提升警务资源的利用效率。

四、降低长期管理成本,延长资产使用寿命

传统管理模式下,因“盘点遗漏、资产闲置未发现、维护不及时” 等问题,易导致资产重复采购、过早报废,增加管理成本。RFID 技术可从 “减少浪费、优化维护” 角度降低长期成本:通过实时库存监控,避免因 “人工盘点不清导致的误判缺货” 而重复采购;同时,系统可识别闲置资产(如某件防弹衣长期未领用),并在其他部门有需求时进行内部调拨,提高资产复用率。系统自动记录资产的 “使用次数、维护周期”(如对讲机每使用 100 次需校准信号、警棍每半年需检查电池),并提醒管理人员及时进行维护保养,避免因 “维护缺失” 导致资产过早损坏,降低报废成本。


下一篇:勤业物联:以 RFID 技术破局供应链载具管理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