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5月1日开始,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出台的《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标准》正式实施,从而结束了物流行业没有国家标准的尴尬局面。
非处方药由于进入超市销售,已像食品等商品一样印上了条形码,但处方药大多数仍未使用条形码。而非处方药仅有2000余种,处方药却数以万计。全国统一的药品编码在药品信息的计算机处理、物流配送等方面有重要用途,然而现状却是各自为政——无论是工商企业、医疗机构自行设计的编码,还是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总后卫生部等各种组织设计的编码,均只能在国内局部使用,相互之间并不兼容,往往是药品进入不同的连锁药店,就要印上不同的药品编码,造成信息处理和流通效率低下。条形码是现代医药物流的基石,医药物流需要怎样的条码技术呢?
从离散编码到统一编码
统一药品编码,本质上是对国家药品标准的改革和完善。而国家药品标准的完善与否又直接影响到上市药品质量控制水平的高低和上市药品的安全性。因此有无数的理由,让我们对于即将出台的新的国家药品统一编码充满期待。
据专家介绍,药品编码化最大的好处是可以方便人们记忆种类各异、品名繁多的药品,简化手续,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有利于计划、统计、管理等各项业务工作的开展;其次,实行统一的标准分类编码,为药品分类标准在较大范围内通行创造了条件,也为建立药品信息系统及用计算机进行药品信息流和物流的科学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统一编码的深远意义远不止这些。有证据表明,编码标准的统一和条形码技术的发展,正在成为一种新兴产业——自动识别技术装备产业迅速崛起的原动力。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相继成立了本国的物品编码协会和自动识别制造商协会,有力地推动了条码自动识别技术的迅速发展。早在10年以前,美国和加拿大条码系统成员达到176000家,年平均增长率为12.10%,英国年平均增长率为8.76%,法国年平均增长率为16.99%,德国为30.8%。FDA预计,美国医院在条形码技术改造方面将投资72亿美元,并预计此项技术将在未来20年内减少50万例的药物不良反应。除了能提高整个国民的身体素质,这项技术还可以为医院节省414亿美元的医疗事故赔偿费用。
有报道称,中国自动识别产业正进入快速发展期。未来5年内,中国自动识别产业中的条码技术将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码制标准,并配合“中国条码推进工程”,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制造业、现代物流业、军事等多个领域大力推进条码技术的应用。国内有一大批公司、研究所、企业、大专院校在从事条码自动识别技术装备的研究、开发、生产、销售和系统建设,已由原来的代卖代销国外产品发展到了自行研制、开发、生产,并在逐步向国产化迈进,早在1996年,年销售额已逾10亿元人民币,产业略具雏形。但直到今天,统一的药品编码方案仍迟迟不能出台,这种状况相当反常。按照业内人士的说法,是由于目前现代医药技术和流通受外部环境影响大,编码者为了眼前的商业目的,为了技术的先进性形成垄断,就得不断地重新更改方案,让一些要求统一编码的公司来买这种编码技术和方案,从而获利。
相对而言,国外同行们的视野要广阔得多。International Barcod公司副总监Ron Barenburg说,如果采用条形码,制药商以后面临的新成本机会将减少,而带给消费者和健康保险方面的积极作用更大,“我们认为,采用条形码可以减少医疗事故,从此减少相应的社会和经济成本。”在利害出入之间,评价的视角不同,便有了高下之分。
从一维条码到二维条码
条码技术是最基本的物流管理手段,再先进的物流系统也离不开条码技术的应用。条码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数据采集和信息处理的速度,提高了物流效率,但是传统条码即一维条码,有许多局限性,比如信息密度较低,信息容量较小;没有错误纠正能力,只能通过校验字符进行错误校验;保密防伪性较差;使用可靠性差,受外界损伤后会毁损信息;表示汉字信息十分困难。为了克服传统条码的诸多缺点,二维条码应运而生。
二维条码具有信息容量大、译码可靠性高、修正错误能力强、容易制作且成本很低、条码符号的形状可变、编码范围广、保密、防伪性能好等特点,可以用它表述数据文件特别是汉字文件、图片等。二维条码是各种证件及卡片等大容量、高可靠性信息实现存贮、携带、自动识读,并能实现网络化信息管理的最理想方法。二维条码技术出现以来,因其独有的自动识别功能、与管理对象惟一对应并可分级管理对象等特点,已经广泛应用在各行业的物流管理中。
由于二维条码具有传统条码不可比拟的众多优点,已经被ISO和一些主要工业标准组织采纳为运输标签标准,新西兰陆路运输部、法国邮局、南非航空货运公司、英国、巴西的快运公司等世界各地的物流机构纷纷采用。
值得关注的是,由于二维条码独特的物流信息加密功能,美、英等国国防部已经把二维条码作为军备物资管理的标准;美国微软公司产品的发行、跟踪管理也采用了二维条码技术。在国内,上海大众汽车公司在汽车销售过程中的物流管理、海尔在企业物流的管理过程中也采用二维条码技术。
由于二维条码具有成本低、信息可随载体移动、不依赖于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保密防伪性能强等优点,结合我国计算机网络投资资金难度较大、对信息的防伪措施要求较高等特点,可以预见,二维条码在我国极有推广价值。目前国内北京南开戈德自动识别技术公司已经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二维条码识读设备及移动数据终端,并在金融物流、军队物流、企业物流等领域取得了成功应用。国产二维条码厂商的崛起以及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方面的广泛应用,必将给国内的物流行业带来腾飞的契机!
从条码到多极化延伸
国际物品编码顾问委员会改名,从EAN到GS1,这让人们看到国际社会开始将编码技术的触角伸向供应链的各个层面。
回忆2004年,正当我国相关部门正在大力推广条码技术的时候,一个新的名词开始变得与之形影相随,那就是RFID,即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谈条码必提RFID,不把两者相比较,就显得“落伍”。
RFID技术的出现,使条码技术不再一统天下,电子数据交换、全球数据同步、产品电子代码、食品跟踪与追溯等技术的出现更是让人眼花缭乱。由此可见,从EAN到GS1,应该不是一次简单的改名。
RFID是什么?它的技术原理就是在商品上附加一块能发射识别码无线信号的芯片,借此来对商品的位置进行跟踪管理。一个基本的RFID系统由3部分构成,一个无线线圈、一个带解码功能的接收器和一个代码翻译设备。据了解,目前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去年已经开始采用RFID技术,并且计划陆续将该技术普及到其100家供应商中。
于是,在去年很长一段时期内,RFID风头无限,它的出现让人们仿佛感觉到,条码时代将慢慢淡去。然而,就在众人认为RFID就要胜出的时候,成本优势的天平又倒向了条码技术那一边。
目前的现实是,由于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以及购买和测试RFID系统所需高额费用等因素,使RFID技术在短期内还得不到大规模的推广与应用。但这一技术潜在的优势却毋庸置疑,智能标签内含数据芯片,记录着货物的各项信息,其最大特点就是无需人工干预,能够通过计算机系统自动进行物流配送操作。这一技术不仅可以广泛应用于物流系统,还可以在制造业发挥作用,它能够帮助企业及时地掌握产品动态,并提高供应商的供货效率。在北京参加2005年国际物品编码协会顾问委员会会议的RFID标准组织——全球产品电子代码主席Chris Adcock先生认为,在可以预见的范围内,条码和RFID应该有几十年或者更长的共存时间,因为两者在供应链上有不同的应用范围以及各自的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