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客户收入暴涨229%!射频芯片大厂IPO过会
作者:来源网络(侵权删)
时间:2025-10-17 11:39:20
10月15日晚,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更新北京昂瑞微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昂瑞微”)审核状态为“上市委会议通过”,昂瑞微科创板IPO正式过会。
关键词: 射频

10月15日晚,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更新北京昂瑞微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昂瑞微”)审核状态为“上市委会议通过”,昂瑞微科创板IPO正式过会


1760520111235402.png


招股书显示,本次IPO,昂瑞微拟募资20.67亿元,用于5G射频前端芯片及模组研发和产业化升级项目、射频SoC研发及产业化升级项目、总部基地及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产品进入知名品牌和方案商


昂瑞微是一家专注于射频、模拟领域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是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公司主要从事射频前端芯片、射频SoC芯片及其他模拟芯片的研发、设计与销售。


昂瑞微核心产品线主要包括面向智能移动终端的5G/4G/3G/2G全系列射频前端芯片产品(包括射频前端模组及功率放大器、射频开关、LNA等),以及面向物联网的射频SoC芯片产品(包括低功耗蓝牙类及2.4GHz私有协议类无线通信芯片)。


其射频SoC芯片产品凭借高性能、低功耗、高集成度、高性价比的特点,已导入阿里、拼多多、小米、联想、客户C、客户D、比亚迪、九号、台铃、汉朔、三诺医疗、凯迪仕、华立科技、惠普、客户G、Remote Solution等知名工业、医疗、物联网客户,覆盖无线键鼠、智能家居、健康医疗、智慧物流等多元物联网应用场景,获得了下游客户的高度认可。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昂瑞微已主导或参与6项国家级及多项地方级重大科研项目,在积极推动我国射频领域的基础研究和产业化应用的同时,开发了高集成度5G L-PAMiD等产品,该产品的技术方案和性能已达到国际厂商水平,并已在主流品牌旗舰机型大规模量产应用,打破了国际厂商对L-PAMiD模组产品的垄断。


行业地位上,根据年度报告和招股说明书,2024年卓胜微、飞骧科技、唯捷创芯和慧智微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4.87亿元、24.58亿元、21.03亿元和5.24亿元,而昂瑞微2024年营业收入为21.01亿元(其中射频前端收入17.90亿元)


射频SoC芯片方面,根据国际蓝牙技术联盟数据,2024年全球低功耗蓝牙设备出货量约为18亿台,由于单台蓝牙设备一般搭载单颗射频蓝牙类SoC芯片,结合昂瑞微2024年低功耗蓝牙类SoC芯片出货量0.98亿颗,业内测算昂瑞微2024年低功耗物联网无线连接芯片领域的全球市场份额约为5.4%


四大品牌客户收入增长229%


业绩方面,昂瑞微尚未实现盈利,但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2023年至2025年上半年,昂瑞微实现营收分别为16.95亿元、21.01亿元和8.44亿元,净利润分别为-4.5亿元、-6470.92万元和-4029.95万元。


自IPO获受理以来,其财务数据波动与市场竞争力争议始终备受关注,第二轮问询中,业绩下滑与持续经营能力问题已成为监管追问焦点。昂瑞微回复称,公司收入规模提升趋势不改,高附加值产品进一步提升。根据中性预测,昂瑞微2025年至2027年营业收入将保持增长,分别为20.90亿元、25.29亿元及28.94亿元


需要注意的是,该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减少4亿元,同比下滑32.17%;净利润约为-4029.95万元,亏损态势仍在持续。其中,核心的射频前端芯片收入减少4.26亿元,同比下滑38.28%。


对此,昂瑞微解释,收入下滑主要源于两大因素:一是第一大终端客户受自身销售预期及供应链调整影响,阶段性缩减采购规模,仅2025年上半年该客户贡献的射频前端芯片收入就同比减少4.70亿元;二是公司主动战略性放弃部分低毛利、非品牌项目订单,以优化业务结构。


但同时,昂瑞微的新客户订单情况和拓展进度良好。2025年上半年,对三星、荣耀、小米、vivo四大品牌客户直供收入达2.02亿元,已接近2024年全年水平,同比增长229.22%。其中,三星收入同比激增,2025年上半年已接近2024年全年,L-DiFEM等产品正推进导入;小米 Phase8 相关产品合作顺利,未来增长潜力显著。


wechat_2025-10-16_101829_435.png


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持有主要品牌客户的在手订单金额达 11,681.17万元, 订单覆盖射频前端和射频SoC两条业务线的多款核心产品。


智能通信定位圈现已开启产业交流群,欢迎对通信行业感兴趣的读者扫码下方二维码加入【智能通信定位圈-通信产业交流群】,一起交流分享最新动态与前沿资讯。


图片


上一篇:2025年世界标准化日丨深圳市物联网产业协会成功举办物联网湾区标准研讨会 下一篇:腾讯、阿里等联手下注的“机器人服务智能体第一股”登陆港交所